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其实“无汤也不成席”。古今中外,膳食各有所长,对汤的感悟自然各有千秋,但汤对于吃饭,是无论如何也少不得的。四川有句老话说得好:“肉管三天,汤管一切。”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东西,它熬出的汤永远比其本身有营养。
但是,很多人在喝汤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1:喝汤不吃渣
有人认为,用各种主辅原料煮的汤,尤其是煨得时间长的,汤很浓,味很鲜,汤中的“渣”嚼之乏味,以为营养成分都到汤里去了,故只喝汤而不吃“渣”。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高蛋白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经发白,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却只有6%~15%,即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显然,只喝汤不吃其中内容物是极大的浪费,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中的蛋白质已被充分水解,结构变得疏松,口感虽然不太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汤与内容物一起吃下去。
误区2:爱喝“独味汤”
有的人喜欢喝单味黑鱼汤、鲫鱼汤、排骨汤、清炖母鸡汤等,以为这样的汤味道纯正,营养好。其实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因此,应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味道更鲜美,也使营养更加全面。
误区3:喝太烫的汤
有的人偏爱喝滚烫的汤,然而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 ℃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又反复修复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喜吃烫食者食道癌的发病率很高,因此,进餐时喝50 ℃以下的汤是适宜的。
误区4:饭后喝汤
有的人是在把饭和菜都吃下肚后再喝一大碗汤,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搅拌混和。对于需减肥的人,饭前及饭中喝较多的汤可提前产生饱腹感,利于饮食控制。
(实习编辑:黄乃引)
您可能还喜欢:
又到了波萝季,趁着波萝便宜,炒点波萝馅存着,想吃风梨酥时,就可以做点很方便。
琥珀_wT21
早餐去小吃店来一碗拌面扁肉,暖心又暖胃。在家里做扁肉太麻烦,但是拌面就很简单了。
陆妞儿
芦笋有”菜王“之称,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鸡脯肉高蛋白低脂肪,是很多瘦身人士的首选。鸡脯肉和芦笋搭配真是天作之合,肉嫩菜鲜,味道超赞。
红•宏
1猪肉斜切,海参切块,热锅凉油,倒入葱姜蒜八角,爆炒出香味。2先倒入土猪肉,翻炒,加入红糖上色调味,大约5分钟左右。3放入海参,海参是熟的,不用过分加热,搅拌后关火使其入味即可,即可出锅。
晓芹海参_gKUNyh
生为北方人,却极爱南方才有的笋。一看到短视频人家去挖笋,我就激动的手舞足蹈,恨不得顺着网线跑到现场去挖笋。真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网购来,美!
不做妖精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