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介绍,人们日常生活中在吃鸡蛋问题上还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红壳蛋比白壳蛋更好
许多人买鸡蛋只要挑红壳的, 说是红壳蛋营养价值高。其实并非如此,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的,而这种物质并无营养价值。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关键取决于饮食的营养结构。
误区二:煎煮鸡蛋越老越好
鸡蛋煮得时间过长,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被吸收。营养学专家认为,鸡蛋以沸水煮 5— 7分钟为宜。油煎鸡蛋过老,边缘会被烤焦,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有毒的化学物质。
误区三:望蛋营养价值高
望蛋即“死胎蛋”,这种蛋所含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卵化过程中已被胚胎利用掉了,营养价值并不高。而且,此类蛋中含有许多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所以吃这种鸡蛋不仅对人体无益,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误区四:臭鸡蛋照样可以吃
日常生活中,常见有人对臭鸡蛋情有独钟。
鸡蛋变臭是因为鸡蛋放久了,或有裂缝,随着蛋清中的杀菌素逐渐减少,通过蛋壳气孔或裂缝侵入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甲烷、氮、氨、二氧化碳等物质,发出恶臭。臭蛋经烹调后,其中的胺类、亚硝酸盐、细菌毒素等依然存在,食后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吃多了会诱发癌症。
误区五:“功能鸡蛋”比普通鸡蛋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富含锌、碘、硒、钙的各种“功能鸡蛋”问世。其实,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食功能鸡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缺功能鸡蛋中所含的营养素。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功能鸡蛋时应有针对性,缺什么吃什么。
误区六:老年人忌吃鸡蛋
由于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一直流行着老年人忌食鸡蛋的说法。近年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实习编辑:朱燕梅)
您可能还喜欢:
鸡翅口感滑嫩,平时多红烧、煎、烤,其实凉拌又省事又好吃。今儿咱就来个藤椒味的凉拌鸡翅,咯吱咯吱,好吃不腻。加一碗黑木耳同拌,一把小葱末、大蒜末、小米椒圈,红白绿黑,煞是好看。多泡一会,鸡翅也吸入了更多的料足,酸辣之中又有了藤椒油的独特的麻香,棒极了!
Meggy跳舞的苹果
煮熟的精肉又派上用场啦。可以不放煎蛋的,这不是为了丰富色彩嘛,就煎了蛋放进来。
不做妖精好多年
冬天,羊肉白菜饺子是北方人爱吃的饺子之一。而白菜馅既要松软又要拌馅不流汤汁,白菜的处理方法很重要,这个食谱把大厨处理白菜的方法分享一下,如果爱吃白菜馅的,不放用一下这个处理白菜的方法。
万山红
一款简单的家常炖菜。
小洞天
一款自制家常炸鸡柳,寻常的调味品就能制作出一款香脆可口的小吃,大人孩子都爱,关键是干净卫生。
阳春白雪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