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称鸭肉可“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日用本草》称鸭肉可“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滇南本草》称:“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中医学认为鸭肉性寒,除可大补虚劳外,还可消毒热、利小便、退疮疖,这是多数温热性肉禽类所少见的。
以鸭肉入食疗和药膳,民间认为肉老而白、骨乌黑者为上品,过于肥腻的老鸭应去掉油。鸭肉性寒,故脾胃虚寒、腹部冷痛、大便溏泻、因寒痛经者不宜多用。
以鸭肉为主的食疗方介绍如下:
凉血止血方:用于因血热妄行引起的咯血、便血或痔疮出血。老鸭一只,去内脏及头足,砂锅清水炖至八分熟,加入鲜藕、鲜竹笋各半斤,炖熟,酌加盐、味精等调料,吃肉喝汤。注意不可加辣椒、八角等温热调料。
清热养阴方:用于阳热亢盛、阴液亏虚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硬化等证。瘦鸭一只,去头及内脏,切块、砂锅炖至半熟,加水发海带和去皮切块的荸荠各半斤,文火炖熟,捞去浮油,分次吃肉喝汤。
滋阴养胃方:适合因脾胃有热、胃阴不足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燥结等症。老鸭一只,洗净切块,保留鸭内金,炖半熟时加入百合100克、黑木耳50克(水发),文火炖熟,吃肉喝汤。调料中少用花椒、大料、桂皮,以免有伤胃阴。
利尿消肿方:用于因脾肾不足引起的小便不利、尿少、水肿。老鸭一只去内脏,赤小豆半斤,先泡半日后用纱布包妥,与鸭共炖,快熟时加入冬瓜约500克,酌加调料,文火炖熟,以喝汤为主,盐不可多加,以保持清淡。
(责任编辑:麦少莹)
您可能还喜欢:
今天做的是改良版西多士,用山药紫薯泥来替换花生酱,低脂低糖,营养也更全面。
清水淡竹
1青红椒顶刀切成小丁、胡萝卜切成小丁、葱、蒜切碎、玉米粒洗净备用。2土豆去皮切成薄片,上笼蒸20分钟。3将蒸好的土豆用勺子压碎。4将压碎的土豆盛入盘中。5炒锅放油烧热,,放葱花、蒜蓉炒香,放入胡萝卜丁、玉米粒翻炒均匀,放入提前剪好的鸡蛋。6翻炒片刻。7放入青椒、红椒丁继续翻炒。8放入少许番茄酱。9加入适量开水,放盐、胡椒粉调味。10淋上水淀粉。11放少许味精,淋上花椒油。12淋在土豆泥上即可。13成品。色泽红亮、酸辣味美。小窍门1.土豆去皮切片,蒸20分钟以上,充分蒸熟。2.各种食材尽量切小一点。
小洞天
西北最流行的羊肉揪面片,做法简单,风味独特。
小洞天
1把糙米红枣淘洗1遍放电饭煲里。2晚上临睡前预约合适的时间。3早上起床时粥就煮好了。4成品图。小窍门糙米直接煮的话费火还不易煮烂,用电饭煲的预约功能,方便快捷。
阳台上的草莓
1白菜切块,腊肠切片,葱姜蒜切碎。2炒锅放油烧热,放入腊肠煸炒。3放入葱姜末。4放入白菜翻炒。5放入生抽,醋,盐炒软即可。6成品图。
阳台上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