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侯鲭”是我国汉代的名菜。五侯。即指汉成帝母舅王潭、王根、王玄、王商、王逢等人,因他5人同日封侯,故名。“鲭”即青鱼。据《西京杂记》载:王氏五人,同日封侯,他们之间各有矛盾,宾客不得往来。后有一个叫娄护的官吏,备了丰盛的酒菜,依次在五侯之间传食,进行调解。因而博得“五侯”的欢心,并置备佳肴美馔回赠娄护。娄护品尝了佳肴,经过融会贯通。集五家之长,烹制出一道美味珍肴,世称“五侯鲭”。“五侯鲭”主要用料为青鱼。杨慎有诗为证:“江有青鱼,其色正青。泔以为酢,日五侯鲭。”“酢”即醋的意思。由此可知,这道“名菜”其实是今之“糖醋青鱼”而已。
“红烧瓦块鱼”。湖北天门人称之为“红烧木琴鱼”。此菜也是以青鱼为主料烹制而成。相传,此佳肴的创制与明朝文学家谭元春有关。他是“竟陵学派”创始人之一。谭元春(1586。1673)。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谭元春不光喜好诗文,还酷爱丝竹之音。对岭南木片琴尤为钟爱。一日,他突然发现去掉头尾的青鱼段酷似木片琴。于是命人顺着鱼肋制出花纹后红烧佐酒。眼观佳肴,如闻木片琴的叮咚雅韵而心旷神怡。此菜后来传至民间,因形似屋瓦,故称“红烧瓦块鱼”。
祖国医学认为,青鱼性味甘,平。功能益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中医临床常用于气虚乏力、脚气湿痹、烦闷、疟疾、血淋等。《食经》载,青鱼“主血利,补中安肾气”。《日华子本草》记载,青鱼“益气力”。《开宝本草》日:青鱼“主脚气湿痹”。《滇南本草》云:青鱼“和中,养肝明目”。《随息居饮食谱》说,青鱼有“补气养胃,除烦懑,化湿祛风”的功效。青鱼熟食有滋补阴血的作用。凡产后、久病肝肾亏虚、阴血不足、视物模糊、脚软无力者,青鱼可作为营养补品食用。凡脾虚水湿内困,症见腹胀水肿、小便不利,以及痢疾、疟疾、脚气等,青鱼可作辅助食疗。
现介绍几则食疗验方供读者试用。
1.青鱼500克,去鳞及内脏,放入党参9克,草果1克,陈皮1.5克。桂皮1.5克,干姜3克,胡椒5粒,加盐调味共煮,熟后食肉喝汤。功能益气养胃。适用于脾胃阳虚或气虚所致的饮食不振,胃及腹部隐痛等。
2.鲜青鱼1条,去鳞及肠杂,清水洗净,切成块。入锅清炖。加少许调料、姜、盐、味精等调味。吃鱼喝汤,可经常食用。功能益气养胃。适用于慢性胃病。
3.青鱼500克,去鳞及内脏。加韭黄250克,煮食之。功能益气除湿、除烦、益心力。适用于治疗脚气病等。
4.青鱼500克,去鳞及内脏。与大米煮粥,加少许盐食用。功能补益气血。适用于虚劳。
5.青鱼肉100克,糯米100克。韭菜100克,胡椒2克,味精1克,盐5克,葱、姜末10克,麻油15克。水1
000克。鱼肉切片,韭菜切段,糯米入锅加水,煮成粥,下鱼片,加麻油、葱、姜、韭菜、盐、味精、胡椒粉,稍煮即可。功能健脾益气。适用于目赤肿痛,暑燥烦闷。
6.青鱼500克,去鳞及肠杂。清水洗净,切成块。猪肉250克。共同入锅,文火熬成老汤,加少许油、食盐、味精等调味。吃鱼喝汤,可经常食用。功能益气养肝。适用于头晕、乏力。
青鱼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但糟、醉青鱼易动风发疥。应当慎食。生青鱼胆有剧毒,不可生吃。
(责任编辑:曾慧)
您可能还喜欢:
又到了波萝季,趁着波萝便宜,炒点波萝馅存着,想吃风梨酥时,就可以做点很方便。
琥珀_wT21
早餐去小吃店来一碗拌面扁肉,暖心又暖胃。在家里做扁肉太麻烦,但是拌面就很简单了。
陆妞儿
1猪肉斜切,海参切块,热锅凉油,倒入葱姜蒜八角,爆炒出香味。2先倒入土猪肉,翻炒,加入红糖上色调味,大约5分钟左右。3放入海参,海参是熟的,不用过分加热,搅拌后关火使其入味即可,即可出锅。
晓芹海参_gKUNyh
生为北方人,却极爱南方才有的笋。一看到短视频人家去挖笋,我就激动的手舞足蹈,恨不得顺着网线跑到现场去挖笋。真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网购来,美!
不做妖精好多年
1炖好的鸡准备。2大蒜切成末。3放生抽,香甜醋,白糖,香油调汁。4可以蘸着吃了,味道很好????。
宁静致远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