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在其它网站的博客和日志中都曾介绍过,关于“宫保鸡丁”的典故和做法。“宫保鸡丁”是川菜中的代表菜之一,此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清代晚期的著名贤臣良将“丁宝桢”所发明,并由丁府的私厨为他专门烹制的一道他最喜欢的佳肴!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曾是清代末期的三代老臣,从咸丰三年开始做官,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去世,共做官三十二年。曾任过湖南长沙等地的知府,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等职,在任期间业绩颇丰。
此人,为官清正,在群臣和百姓中口碑极好。丁宝桢由于曾率军抗捻解过京城之围,也算是救驾有功,皇帝颇为器重,特被加封荣衔领太子少保衔。少保虽无实权,但是,这一荣衔是皇室宫廷所赐封,因此地位很高。少保可做太子的授业老师,还可做皇帝的参谋,被官场上的同僚们尊称他为“丁宫保”。既然是丁大人所发明的炒鸡丁,也自然就起名叫做“宫保鸡丁”,呵呵,俗话讲,鸡随人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个道理,就连炒熟了的鸡丁都有官称儿了,呵呵!
据史料记载,过去做这道炒鸡丁,在丁大人府上宴客用的都是仔鸡,一般要求使用的是一斤半至二斤的散养嫩鸡,经剔骨后炒制而成。现在很多人用的都是鸡胸肉,口感和味道就差多了!我也常用鸡胸肉来炒,主要是图的方便。
炒“宫保鸡丁”的调料也很简单,过去传统上用的都是老四川的天然晒制发酵,再用人工酿造的酱油,除酱油外还有,辣椒面、花椒、干辣椒、糖、醋、花生米和葱姜,但是配伍的比例却要求较严,吃起来应是麻辣、酸甜、咸鲜,炒出来口味才算正确,食后盘中只留有少量的红油,而无汤汁才对,里面的花生米自始至终要保持酥脆的口感,吃起来决不能皮皮塌塌的。今天就做这道传统的“宫保鸡丁”,由于没有仔鸡,我用的是鸡腿肉,具体做法如下;
1.鸡腿、油炸花生米、葱丁、蒜片、姜片、花椒、子弹头辣椒、辣椒面、鲜酱油、香醋、白糖、鸡粉、盐、黄酒、胡椒粉、水淀粉、烹调油。
2.先把鸡腿剔骨。
3.把剔下的鸡腿肉切成均匀的肉丁,肉丁大小两厘米见方即可,炒熟后还会收缩将近一半,因此鸡丁切的不要太小。
4.把切好的鸡丁放入碗中,里面放入盐、胡椒粉、鸡粉、少许酱油、黄酒用手抓匀,然后放适量水淀粉抓匀。
5.在浆制好的鸡丁中放少许生油稍拌,腌制10分钟备用。
6.勾兑碗芡,碗中放入15克酱油、20克香醋、20克细砂糖,再放入少许鸡粉或味精、盐、黄酒和适量水淀粉搅匀。
7.除留少量葱姜炝锅外,把大部葱丁、姜片、蒜片放入芡汁里备用。
8.炒勺上火烧热,注入烹调油,油温三四成热时下入鸡丁滑散,鸡丁变色后捞出。
9.锅中留底油下入花椒粒, 用小火把花椒煸香。
10.花椒煸香后,下入干辣椒丁(建议,用子弹头辣椒比较好,此种辣椒短粗,用油煸过后会很香,而且不是很辣),辣椒煸香后下入少许葱姜煸香。
11.然后倒入滑好的鸡丁撒入少许辣椒面,喜吃辣的可多放一些。
12.辣椒面下入锅中后同鸡丁一同翻炒数下,炒出红油烹入碗芡用旺火炒匀。
13.出锅前倒入油炸花生米,翻炒均匀便可出锅。
14.碗芡用量要合适,码盘后盘中见油不见汁为最好。
15.趁热便可享用。
这个还是在咱们这个网站上学习的。。简单。好吃。。呵呵。。(原创作者看到后告诉我,我会把您的连接复制上。感谢分享)
andrew1984
1银耳、莲子、百合、红枣、枸杞泡发。2银耳切掉根,切小块。莲子剔芯。全部材料洗净,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银耳、莲子大火煮半小左右之后加入枸杞、百合。红枣冰糖,煮到银耳彻底变浓稠即可。
狗窝
1所有原料。2锅内加入清水,放入洗净的山楂,乌梅,甘草。3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4之后加入冰糖再煮10分钟即可。煮好的汤滤渣就好了。5待凉后放冰箱冷藏,就可以喝了。
狗窝
这个汤到底该叫啥名呢?我一时也想不出来。暂时就叫它猪骨腊味冻豆腐汤吧!因为里面有两种腌制腊味!我一直觉得有人有时吃东西很怪!总是说一些很奇怪的做法!让我一头雾水!做好后飘出咸鱼的香味,又有点腊肠的味道!喝起来吧咸鱼味道大一点!<人家就是好那口鱼>
狗窝
1鸡蛋液,大葱末,红椒末,姜末。2酱油、醋、盐、白糖、香油、蚝油、淀粉、水调成汁。3豆腐切块。4裹上蛋液。5锅里放油用中小火把豆腐煎至两面金黄。6趁出备用。7再次起锅放油,爆香葱姜末。8放红椒末炒匀。9放入煎好的豆腐炒匀。10倒入调好的汁没过豆腐。11中小火煮至收汁即可。小窍门喜欢吃辣味的就放豆瓣酱和泡椒
狗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