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疑问:平常晚餐的菜肴中有不少是用姜炒的,是否对身体有害,毒害有多深?带着众人的问题,我们向专家请教:这胜过人参的姜,是否一到晚上就真会变成致命的砒霜?
巧用生姜驱寒
1.姜糖苏叶饮:生姜、苏叶各3克,红糖1 5克。
将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置瓷杯内,加红糖,再以沸水冲泡,盖上盖后,泡10分钟即成,趁热服食。每日两次。此饮具有发汗解表、祛寒健胃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诸证,尤其对伴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证的胃肠型感冒更为适宜。
2.生姜红糖汤:生姜5~10克(体寒的人可适当加量),红糖1 5克。煲前先大力拍打生姜或以生姜磨汁,加1杯清水,加红糖,加热至沸腾15分钟,即可饮用。功效:祛风散寒。糖尿病患者可去红糖。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句据说是古训的话:“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不少人看了都惊惶不已。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早上吃姜有益,晚上吃姜有害”,也许更能为人所接受。
要说清楚“晚上吃姜是否等于吃砒霜”的问题,还得从中医的阴阳寒热说起。
食补选时,顺应天时
一天之中有阴阳之分,从午夜开始,自然界的阳气逐渐上升,至中午阳气最旺,气温也最高;午后阳气逐渐衰弱,直至半夜阳气最弱,此时阴气为最甚;午夜过后,阳气逐渐恢复。生命的活动表现属阳,生命的安静表现属阴。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人适当的阳性(温性)食物,如生姜等。晚上二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不能再像白天那样亢奋,这时如果摄人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合成代谢,不利于劳累后机体的自我修复,对身体有害。
所以,补益的药物中,温补的(如鹿茸、红参等)应该早晨、白天吃,这样白天就精神;养阴的补品应该下午、晚上吃,人体更易吸收、利用,利于睡眠。由此,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白天吃姜有益,晚上=不宜吃姜。
在这里要补充的是,白天阳气旺盛时不能赖在床上,应当在外面工作忙碌;晚卜阴气甚,容易损伤阳气,所以人类发明了房子、被子来规避阴气,此时应该归家守舍。这才是符合天道的养生规律,万物皆同此理,反之则不利。
体质有别,区别对待
就每一个个体而言,体质有寒热之别。寒热偏差不大的人,按上述即可。但有些寒热偏差很大的人,则应该注意:热盛的人,经常感到身体有各种热的表现,这类人无论白天、晚上都不宜吃姜,而应该多吃寒凉的食物;寒气大的人,经常感到全身有各种冷或怕冷的表现,晚上如果能有姜汤驱寒,则身暖眠安,平时可以多吃温热的食物。
姜有生姜、干姜之分。生姜性温,以温胃为主,有止呕良效,人称“呕家圣药”,兼具温肺之功。生姜虽温但不燥,不会引起喉咙疼,安全性相当高。而干姜则性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其热气能行五脏,不可多用、滥用。 .
从寒热性质疾病的治疗方法来看,中医认为应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热病用寒凉药物治疗,寒病用温热药物治疗。如果病人属于虚寒性体质,患的又是虚寒性质的病,此时夜间吃姜也不必顾忌,这对病情好比是雪中送炭,有益无害;相反,如果病人属于热性体质,患的又是热病,此时纵使白天也不能吃姜,否则对病情无异于火上浇油。
患寒性疾病的人,在夜间因受凉而加剧咳嗽、腹痛、呕吐,此时虽是半夜也应该急服热的生姜汤,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呕止痛的良效,此时生姜是良药,不是砒霜;如果患热性疾病的人中午发热加剧,此时吃姜,便是“杀人”不见血,与砒霜相差无几。
综上所述,所谓“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提法不完全准确。食物、药物的使用都有相应的适应证,用得恰当就是良药,用之不当则犹如砒霜。不独姜如是,附子、大黄、人参、桂枝……皆如是。换言之,就是要“辨证分析”,切不可一概而论,这也是中医学最核心的精髓所在。
(责任编辑:向真)
您可能还喜欢:
简单的番茄滚肉条、豆腐汤。
四月豆
1紫薯芋圆、甜酒酿、土鸡蛋。2土鸡蛋打散。3煮锅放水烧开,放入芋圆煮熟浮起。4放入甜酒酿烧沸。5淋入蛋液煮熟。6营养美味,酸甜可口。
清水淡竹
1黄瓜、鸡蛋洗干净。2黄瓜擦成丝。3撒盐杀水,把水挤干,切碎。 4炒鸡蛋碎。蛋液里要加一点盐。 5调馅,加些葱末和姜末、蚝油、熟花生油、香油、胡椒粉,黄瓜和鸡蛋里都有盐,不用再加盐和酱油。 6素馅水饺皮可以擀大一点。7包素馅水饺,要量少动作快,不然会出水。 8两根黄瓜两个鸡蛋,一共才包了18个水饺 9皮薄馅大。10咬一口,真清爽。
╰戒不掉恨伱︶ ̄
自从老公在外面喝过牛油果奶昔后整天安利我,我都被他烦透了,外面一杯28块钱,于是就想着自己试一下做,刚好用积分兑了一个便携榨汁杯,没想到老公孩子都爱上了,最近基本天天都要我打一杯,很简单,手残星人都会。
????云云
这是一道荤素搭配,好吃不贵,营养全面,滋补又健脑的家常小炒, 鸡胸肉炒白玉菇,搭配青椒胡萝卜,高颜值,营养没得说,做法非常简单,好吃到撑,我家三天两头炒一盘,孩子吃不够。
大海微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