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西安的小吃不得不提回民小吃。
除了大名鼎鼎的牛羊肉泡馍之外,回民的甜食小吃更是占据了西安小吃甜食界的”头把交椅“ 而其中又以【甑糕】最为出名。
卖甑糕是个技术活儿,熟练的老卖家会用小铲子恰到好处的把“米”“枣”“豆”融合,吃一口既有枣香,又有米味,还有豆子的绵软口感。如果是新手同样的一锅甑糕会卖的“事与愿违”
很多朋友第一次听到“甑糕”这个词都不知道该怎么读。其实陕西人就叫它“jing糕(四声)”好多西安人也只知道念不会写 。“甑”念zeng 四声。甑其实是一种容器很大很深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的容器。据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青铜铸成,铁器产生后,又变成了铁甑,近年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 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现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变而成的甑锅蒸制而成,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了陶甑,商周时期发展为铜甑,以后又变为铁制。从此,铁甑这个炊具就世代沿袭,流传至今。这种铁甑形似圆筒,底部有许多透气的小孔。。暂且就把它当做大锅吧。至于为啥读作“劲糕”那我也不知道 哈哈。
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我国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粉糍”演变而来的。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唐代,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和现在的甑糕一脉相承。
西安还有一种小镜糕,读音相似,东西却相去甚远。也给大家上个图看看
也是糯米制品,是用糯米粉蒸制而成的,蘸上各式甜酱,裹上花生芝麻碎很受小朋友的喜爱。
1.准备原料(糯米选择圆粒的粘度好,芸豆选择花芸豆或者红芸豆)
2.芸豆用凉水泡12小时以上(芸豆一定要泡透不然很难蒸熟)
3.糯米泡6小时以上
4.大枣洗净(大枣选择甜度高的,腌制后的蜜枣最佳)
5.如果是干枣放到锅上大火蒸10分钟
6.蒸好的枣去掉枣胡儿
7.找一个深一点的容器,先铺上一层糯米(可以厚一点)
8.在均匀的铺上蒸好的大枣
9.再铺上第二次糯米(一定要把枣盖住)
10.铺上一层芸豆
11.铺上最后一层糯米(剩余的糯米全部铺上,要厚一点)
12.最上边一层铺上剩余的大枣从下到上层次是这样的:1、40%糯米,2、50%大枣,3、20%糯米,4、100%芸豆,5,40%糯米,6、50%大枣具体比例不需要这么准确,只有保证最下面和最上面的两层糯米较厚即可
13.加入适量水,加到将将没过最上边的大枣,(怎么判断呢?容器微微倾斜可以看见水,不倾斜看不见水即可)
14.盖上保鲜膜,放入电压力锅中,把时间调整到最长,一个完整程序,之后再蒸制半个最长的程序。(时间要长一些才能完全蒸透,正宗的甑糕是要蒸一夜的)
血类可以去掉人体内的杂尘,所以久不久我都会买些鸭血、猪血来煮煮,而且煮成的血块称为血豆腐,口感软,小孩很喜欢。
容氏家族
有句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在喜欢做饭的我们身上太恰当不过了。每当添置一件厨房用具我都会这样鼓励和安慰自己。这个石锅就是如此! 常在公司楼下吃正一味的泡菜汤,里面有豆腐的。做这个汤的时候本来想做传统的泡菜豆腐汤,结果冰箱里的那块豆腐早于自己的保质期就变酸了,很无奈。决定用鱼丸和培根来做,算是我的私家菜吧,味道鲜美做法简单。味道容易撑握,都是原滋原味的东西,主要借用泡菜的自然味道不用再填太多辅料的。 做饭不用那么多规矩,尝试变化是件有趣的事情。
依然七月
大家也许要问豚汁是什么?其实就是一款日本最有名的味噌汤,但一般在冬天食用,食材丰富,对身体也非常健康。懒得烧菜就一锅煮了,反正做不好也做不坏,汤和菜都有了原本里面的材料是有胡萝卜,白萝卜,但是我们中国人现在对胡萝卜与白萝卜同煮有异议,所以,我换了些材料,把白萝卜改成了土豆。
草月
1所有材料。2鸡蛋打散,胡萝卜,小葱切细丝。胡萝卜小葱放肉泥里搅拌,再加少许盐,鸡精,胡椒粉蛋液拌匀。3平底锅刷油。4倒入蛋液摊成薄薄的蛋饼。5......6拌好的肉泥平铺在蛋饼上。7上面铺上紫菜,再来一层肉泥。8然后把蛋饼卷紧放蒸锅大火蒸。920分钟即可出锅,稍冷却切片摆盘。
贝壳0703
周末做了一次蓝莓蛋挞,用飞饼皮版,蓝莓酱放的太多,烤时往外溢,看来下次要少放。弄得四周都是蓝莓汁,过于甜腻。做蛋挞剩了两个蛋清,于是就瞎鼓捣了苹果麦芬。方子是抄自由JM的,感谢!
76小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