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西安的小吃不得不提回民小吃。
除了大名鼎鼎的牛羊肉泡馍之外,回民的甜食小吃更是占据了西安小吃甜食界的”头把交椅“ 而其中又以【甑糕】最为出名。
卖甑糕是个技术活儿,熟练的老卖家会用小铲子恰到好处的把“米”“枣”“豆”融合,吃一口既有枣香,又有米味,还有豆子的绵软口感。如果是新手同样的一锅甑糕会卖的“事与愿违”
很多朋友第一次听到“甑糕”这个词都不知道该怎么读。其实陕西人就叫它“jing糕(四声)”好多西安人也只知道念不会写 。“甑”念zeng 四声。甑其实是一种容器很大很深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的容器。据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青铜铸成,铁器产生后,又变成了铁甑,近年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 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现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变而成的甑锅蒸制而成,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了陶甑,商周时期发展为铜甑,以后又变为铁制。从此,铁甑这个炊具就世代沿袭,流传至今。这种铁甑形似圆筒,底部有许多透气的小孔。。暂且就把它当做大锅吧。至于为啥读作“劲糕”那我也不知道 哈哈。
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我国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粉糍”演变而来的。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唐代,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和现在的甑糕一脉相承。
西安还有一种小镜糕,读音相似,东西却相去甚远。也给大家上个图看看
也是糯米制品,是用糯米粉蒸制而成的,蘸上各式甜酱,裹上花生芝麻碎很受小朋友的喜爱。
1.准备原料(糯米选择圆粒的粘度好,芸豆选择花芸豆或者红芸豆)
2.芸豆用凉水泡12小时以上(芸豆一定要泡透不然很难蒸熟)
3.糯米泡6小时以上
4.大枣洗净(大枣选择甜度高的,腌制后的蜜枣最佳)
5.如果是干枣放到锅上大火蒸10分钟
6.蒸好的枣去掉枣胡儿
7.找一个深一点的容器,先铺上一层糯米(可以厚一点)
8.在均匀的铺上蒸好的大枣
9.再铺上第二次糯米(一定要把枣盖住)
10.铺上一层芸豆
11.铺上最后一层糯米(剩余的糯米全部铺上,要厚一点)
12.最上边一层铺上剩余的大枣从下到上层次是这样的:1、40%糯米,2、50%大枣,3、20%糯米,4、100%芸豆,5,40%糯米,6、50%大枣具体比例不需要这么准确,只有保证最下面和最上面的两层糯米较厚即可
13.加入适量水,加到将将没过最上边的大枣,(怎么判断呢?容器微微倾斜可以看见水,不倾斜看不见水即可)
14.盖上保鲜膜,放入电压力锅中,把时间调整到最长,一个完整程序,之后再蒸制半个最长的程序。(时间要长一些才能完全蒸透,正宗的甑糕是要蒸一夜的)
1银耳、莲子、百合、红枣、枸杞泡发。2银耳切掉根,切小块。莲子剔芯。全部材料洗净,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银耳、莲子大火煮半小左右之后加入枸杞、百合。红枣冰糖,煮到银耳彻底变浓稠即可。
狗窝
老家过年必做的一种食物,象征团圆,圆满!
老杨的厨房
1豆腐揭去表皮后用箩筛制茸,用纱布搌干水分后置盆中。猪肥膘肉和鸡脯肉去筋膜捶茸,与豆腐同置一盆中,加葱姜水搅散后。再加盐和鸡蛋清制成掺。2在扇形与蝶形模具上抹一层猪化油,分别制出10个扇形、2个蝴蝶形的豆腐掺,将胡萝卜、大甜椒、香菌等片刻成不同花卉图案,分别嵌于豆腐掺上,上笼蒸熟备用。3炒锅置旺火上,加清汤烧沸,加胡椒粉,放入豌豆苗烫熟,舀入汤盆内,将蒸好的豆腐惨滑入汤内即成。
飘往那儿
1新鲜五花肉。2以前在我十三四岁时,父母单位的老职工张婆婆长期喜欢炒酱熬肉,而且特别好吃,她每炒一次我家几姐弟都可以每人吃一筷子,现在想起都留口水。 切片待用(炒酱熬肉不需要煮熟)3干竹笋泡软待用。4泡发好的竹笋。5将大蒜苗切段、大蒜切片、生姜切片待用。6豆办酱备好待用。7将上述调料全放在一个碗里(生抽、料酒、醋、糖、豆办酱、味精、大蒜片)。8锅里放油烧油,下入生姜炒香。9下入切好的五花肉片。10翻炒***11听到锅里吱吱的在响了。12倒入配好的调料。13翻炒均匀,闻到豆办香了。1
Sincerity
1熏干切片。2肉切片,肉用水淀粉和料酒腌制片刻。3油烧热,下肉片。4再放入豆瓣酱,翻炒出红油。5下熏干,放入酱油,料酒翻炒,闷片刻。6放入适量的水,烧制片刻,(豆类食品一定要多烧才能入味的)最后下鸡精即可出锅了。
dian_dian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