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老北京的春节要从这首民谣说起,依稀记得是这样说的:“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多么形象的描述,专属于那个年代---浓浓的年味儿。其实过年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说起,又俗称“小年”,老辈们都要举行祭灶神,给灶王爷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王爷“上天”,有人要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也算是一种旧俗。祭灶之后,长辈们开始打扫房间、庭院,话说犄角旮旯全部都需要打扫干净,然后就开始准备过年的吃食。
除夕(大年三十),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开心的,可以穿新衣、放鞭炮、还不用上学、收压岁钱,然后就是盼望一年的好吃的,比如:饺子、猪肉炖粉条、饽饽匣子等。饽饽匣子就是现在类似于稻香村的点心,其实稻香村是南方的吃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变成北京的小吃了,点心上有奶油,话说家里收到的点心,奶奶每次都舍不得吃给我留着,我会把上面的奶油全部抠走,剩下掰碎的部分,现在想想小时候的自己是多么的不懂事儿,而从来不会遭到奶奶的责备,现在想想突然觉得心里酸酸的......其实春节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欢聚一堂、辞旧迎新,桌上的菜肴也是十分丰盛的。北京人过年的餐桌上讲究冷、热、荤、素一应俱全,过去老北京年夜饭讲究“四四见底”,其中四个肉菜就是由:(米粉肉、四喜丸子、红焖肘子、回锅肉)组成,讨一个四平八稳的吉祥寓意。其中四喜丸子,别名红烧狮子头,是由四个色泽金黄、团团圆圆、香味四溢的丸子组成,寓意人生福、禄、寿、喜。老辈讲究的四喜分别为: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一般在婚宴、寿宴中作为压轴大菜,以取其吉祥如意、团团圆圆之意。其实选择做四喜丸子,完全取决于童年的记忆,全家人那浓浓的爱,特别是老妈的爱!记得小时候过年,老妈都要提前炸出一大盆大小不一的肉丸子留着,等到家里来了客人,就提前把肉丸子放在砂锅里小火炖上,中午吃饭的时候作为家里的特色来招待客人。今天我们就介绍这款春节压轴大菜---代表"团团圆圆"---霸气又解馋的“四喜丸子”!
1.前面的4个步骤准备完成后,将1-4中所有材料倒入一个较大的盆子里进行顺时针搅拌,搅拌均匀后,在盆子里进行摔馅料,时间5-10分钟左右。题外话: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泥巴一样,进行摔打,目的是让丸子吃起来的时候增加软、糯感,达到入口即化的感觉;
2.准备一个砂锅,分别放入:热水(淹没丸子的水量)、姜丝、葱段、个人份量的丸子,小火炖1个小时左右;
3.准备熬制汤汁的水淀粉、盐、酱油,待砂锅里的水少量后倒入锅中,将水搅拌成汤汁即可关火;
4.捞出丸子、摆盘,再浇上汤汁即可食用!
1干海带泡发。2木瓜去皮切块。3乌鸡切成块,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去净血水。4将泡发的海带切块。5将海带,乌鸡,3片姜放入炖盅内,加满水。6放入大锅内,隔水炖1个小时。71小时后,加入木瓜块,继续炖1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家有桐宝
1鱼洗干净用少许盐、胡椒粉腌片刻。2姜切片葱切段。3辣酱用少许水分稀释加入少许盐胡椒粉。4锅里倒入橄榄油之后放姜葱炒出味来。5然后把鱼放到锅里开始煎。6姜葱取出继续把鱼煎干。7鱼煎好之后盛起,油锅不用洗直接将调好的辣汁以有煎香了的姜葱一起倒入到锅里煮沸。8酱汁淋到煎好的鱼上面。
蓝色南半球
1材料分别洗净好。2锅里入油爆香姜蒜末。3入大葱丝炒香。4入香菇炒2分钟。5入洋葱炒匀。6入彩椒炒匀。7最后放盐,耗油炒匀即可出锅。小窍门注:菌类一定要炒熟哦!以免毒人!
狗窝
1海藻芽....2红萝卜切丝;绿豆芽去除根部;蒜拍碎。3海藻芽提前一小时用清水泡发,中间多换几次水去除咸味并洗净里面的泥沙。4锅里放水烧开后放入少许油,盐。5将海藻芽放入飞水。6然后再将红萝卜丝放入。7绿豆芽放入烫煮一下和海藻芽一起捞出用凉开水略泡,滤干水分。8放入生抽,白糖,胡椒粉,醋,鸡精,再淋上麻油拌匀即可。9成品....
家有桐宝
1筒骨.........2海带,黄豆泡发,葱姜备用。3锅里水烧开,将筒骨飞水去血沫。4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大火烧开后中小火煲2小时后放盐调味即可。5.............
家有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