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老北京有一道面食叫做“压饸饹面”。用的是一个长形木方,在上面的中间部位掏一个十厘米见方的方形通透深凹槽,下镶一块铜板,铜板上钻有小的孔洞制作成的模具。模具上有一个木压杠,杠上用榫卯形式固定一个和木槽大小的方杵,用的时候把模具架在开水锅上,然后把面团放入木槽内,再用木杵借力压杠挤出面条,这种面食就叫做“压饸饹面”。
这是北京的先人制作的一种比较原始的借助杠杆原理制作的一种专用模具,是专门为了压制粗粮面条而设计的。自古,就是“民以食为天”,五谷杂粮是人们每日三餐的主食,而这其中还分为粗粮和细粮。“细粮”指的是小麦面粉和大米,而其它谷物类均属于粗粮。细粮只有在年节或喜寿之日才能吃到,平时人们大多都是与粗粮为主。粗粮细做便成了人们研究日常饮食的一种智力开发,尤其在我国宋代以后,北方的黄河流域一带对面食的吃法就已经很丰富了,现在的很多面食做法也是那时的演化和传承下来的。
大家都知道,制作面条用小麦面粉即好做又好吃,而粗粮就不同了,其粘合度和口感都不如小麦面粉。现在,人们对小麦面粉并不是很重视,因为一日三餐都可以吃到,可往回倒退三十年细粮都是要凭票供应的,新中国建国以前就更不用说了,一年能吃到几次用小麦制作的面食那根本就是一种奢想!
贫穷虽是一个国度的耻辱,但也能推动粗粮制作的发展,更为我国饮食文化增添了重要的内涵。自古,人们为了能达到粗粮细作的目的,深度的开发了自己的智力,先人为我们创造出了琳琅满目的各式粗粮制作方法并传承至今。大家都知道,用粗粮制作面条,无论是擀抻或折叠刀切等都很难成型,即便切好了翻动时也很易碎,这是由于粗粮的筋力和韧性不够,制作面条很困难,但用挤压的方法就容易多了。原始工具现在是见不到了,去年我在逛北京小商品集市的时候,花20元钱买了一个压饸饹面的工具,回家试验了一下很好用。这个小器具是用铝合金制作的,坚固耐用也很好清洗,今天,就用它制作一款“杂粮饸饹面”,其做法如下;
1.把三种面粉混合拌匀,再放入少许盐拌匀。
2.然后用温水和面。
3.面团要和的稍软一些就和北方的饺子面软硬差不多就行。
4.然后盖上湿毛巾松弛10分钟备用。
5.调制拌料;往芝麻酱里放少许盐用凉开水澥开
6.芝麻酱澥好后备用。
7.把松弛好的面团放入模具里。
8.用手调整好模具的丝杆并拧好盖子。
9.锅中水烧开,然后用手旋转丝杆把饸饹面一气呵成挤入锅中,中间最好不要断条,面条定型后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
10.水再次煮开面条浮出水面后再略煮一分钟便可捞出。
11.捞出后可以过水也可以不过,吃的时候浇上芝麻酱、三合油以及辣椒花椒混合油,再放上面码即可拌食。简单快捷的“压饸饹面”就做好了。
家里还有一块银鳕鱼,很多前买的,就剩下这一块了,赶紧吃掉了吧。用了洋葱和辣椒来炒,不中不西的,不过味道很不错,加上些黑胡椒粉,吃起来很香,不错,呵呵。
琴心剑胆
白菜豆腐,呵呵,简单也美味。虽是简单的东西,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就是美食。因为饮食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自己觉得好吃,那才是真的好吃。家里经常做鱼,其实我觉的很美味,不过,两MM却从来就不给面子,挑剔的不得了,总让我说一大通才能消灭掉,气死。这简单的白菜豆腐,却是一点不剩,呵呵,看来得检讨一下了。
琴心剑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有什么比“双宿双栖”更令情侣们着迷的呢?你是否愿意依偎在他的怀中与他形影不离?让甜蜜爱侣时刻尽享浪漫的二人世界!让爱之琴为你演绎属于你们的爱的旋律!
kiss战女
上次的一箱木瓜还吃剩一个,再不消灭就要烂掉了,用来炖鱼尾,味道鲜美的来又可以美容,一举两得,呵呵。
琴心剑胆
1胡萝卜、山药去皮洗净。2胡萝卜、山药切成菱形片。3锅里放油,六成热放入葱、姜末煸炒。4放入山药翻炒。5加水煮5分钟。6放入胡萝卜、盐翻炒片刻,出锅前放入鸡精调味即可。7盛入盘中,即可享用。
gaopi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