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原产于热带地区,世界上第一株咖啡树是在非洲之角发现的 ,也就是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地区。当地土著部落经常把咖啡果实磨碎,然后拌上动物脂肪揉捏,做成球状丸子,这些丸子被当地人视为最珍贵的食物,专门给即将征战沙场的勇士们享用。我认为就是利用了咖啡提神醒脑的作用。只不过当时的人不晓得罢了·。
世界上最早把咖啡果实晒干后熬煮饮用的是阿拉伯人,也就是现在咖啡的雏形,只不过当时的阿拉伯人把它当成有助于消化的药水来饮用,后来慢慢发现它更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由于伊斯兰教派严禁饮用酒精饮料,于是就用咖啡来取代酒精饮品,作为提神、刺激的饮品时常饮用。至今为止中东地区的某些伊斯兰游牧民族的人们,在戈壁滩上的阴凉之处食用完手抓羊肉后都要用手工铜壶煮上一把咖啡豆,消化消化羊肉的油腻。那场景也挺不错的。
十五世纪后咖啡才陆续流传到埃及、叙利亚、伊朗、和土耳其等国。流传到土耳其也就等于流传到欧洲了,由于土耳其早年征战欧洲内陆,征战的军队中包括将军在内的许多士兵都有嗜饮咖啡的习惯,并且驻扎多年,后来大军撤离时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内的大批物资,凭借这些咖啡豆,维也纳人和法国人从土耳其人那里学会了制作咖啡饮品的技法和经验,经过多年的普及,到十六世纪欧洲人就把这种神奇的饮品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种风俗和饮食习惯。逐渐形成了具有欧洲情调的完美的咖啡文化。
后来经过欧洲传教士传播,咖啡才得以走遍世界各地。(说是传教士我认为其实就是他们利用殖民的方式把咖啡豆传到世界上其他适合种植咖啡的地方,利用被殖民者劳役,给他们挣钱罢了)虽然当今比较大的咖啡种植园,都利用咖啡为本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像印度、巴西、古巴、越南、台湾和海南的兴隆。但是这些地方曾经被殖民的历史是抹不去的。因为被殖民过,才有现在的经济收益,真让人哭笑不得。也许我这说法不对,但是还是是有联系的。不去评论历史了,还是说说咖啡吧!
虽然说咖啡的种类和口味有很多种,比如蓝山口味(此口味没有多少,因为每年才出产4万袋)、高山口味、苏门答腊曼特宁口味、摩卡口味、古巴水晶山、肯尼亚aa 等等。但是做法浓郁的还要说意大利咖啡,意式咖啡也是欧式咖啡的代表。包括Espresso、卡布奇诺
latte、玛奇朵等。做法也很讲究,在意大利,每天早上大多数意大利人都会在自家的炉子上做两样东西,一个是牛奶,一个是咖啡。
说到意式咖啡那不得不提的就是 Espresso 浓缩咖啡,这种咖啡的萃取方式就是用意大利人发明的蒸汽咖啡机,一台好的咖啡机价格不菲,我的消费意识还达不到,1万多块,我可没那闲钱补笊篱,在意大利本土家庭,也很少使用这种机器,他们使用的是蒸汽摩卡壶,这个价格便宜,我有一个,不过是国产的,挺好的,原理是一样的,没有必要买进口的而已。要想做点花式咖啡那你还要买打奶器 、拉花杯、咖啡豆研磨机、还有自己喜欢的咖啡豆。制作花式咖啡,牛奶奶泡是有很高要求的。最好是雀巢全脂牛奶,星巴克专用,市面几乎没有卖的只有去网上淘。我没买,贫下中农不信邪,俺就用伊利纯牛奶,我也能打出来。下面就是我的咖啡家当,跟了我4年多了 挺好玩。
血类可以去掉人体内的杂尘,所以久不久我都会买些鸭血、猪血来煮煮,而且煮成的血块称为血豆腐,口感软,小孩很喜欢。
容氏家族
有句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在喜欢做饭的我们身上太恰当不过了。每当添置一件厨房用具我都会这样鼓励和安慰自己。这个石锅就是如此! 常在公司楼下吃正一味的泡菜汤,里面有豆腐的。做这个汤的时候本来想做传统的泡菜豆腐汤,结果冰箱里的那块豆腐早于自己的保质期就变酸了,很无奈。决定用鱼丸和培根来做,算是我的私家菜吧,味道鲜美做法简单。味道容易撑握,都是原滋原味的东西,主要借用泡菜的自然味道不用再填太多辅料的。 做饭不用那么多规矩,尝试变化是件有趣的事情。
依然七月
大家也许要问豚汁是什么?其实就是一款日本最有名的味噌汤,但一般在冬天食用,食材丰富,对身体也非常健康。懒得烧菜就一锅煮了,反正做不好也做不坏,汤和菜都有了原本里面的材料是有胡萝卜,白萝卜,但是我们中国人现在对胡萝卜与白萝卜同煮有异议,所以,我换了些材料,把白萝卜改成了土豆。
草月
1所有材料。2鸡蛋打散,胡萝卜,小葱切细丝。胡萝卜小葱放肉泥里搅拌,再加少许盐,鸡精,胡椒粉蛋液拌匀。3平底锅刷油。4倒入蛋液摊成薄薄的蛋饼。5......6拌好的肉泥平铺在蛋饼上。7上面铺上紫菜,再来一层肉泥。8然后把蛋饼卷紧放蒸锅大火蒸。920分钟即可出锅,稍冷却切片摆盘。
贝壳0703
周末做了一次蓝莓蛋挞,用飞饼皮版,蓝莓酱放的太多,烤时往外溢,看来下次要少放。弄得四周都是蓝莓汁,过于甜腻。做蛋挞剩了两个蛋清,于是就瞎鼓捣了苹果麦芬。方子是抄自由JM的,感谢!
76小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