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这一天可以说是属于苏州人的,是苏州人传统的狂欢节——轧神仙。轧神仙一词为苏州方言,轧在苏州方言中为人多拥挤的意思,相当于挤,苏州人有轧闹猛一说。
轧神仙庙会的举办地点在苏州商贾云集、物华天宝的繁华之地金阊区,这里是吴文化和吴中民俗的荟萃之地。据说,轧神仙庙会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历经元、明,到清代尤为兴盛。自宋朝以来,传说道教上八仙中的吕洞宾每年在生日那天——农历四月十四,都会乔装打扮成普通人,来人间为百姓治病消灾。就是所谓八仙中的一仙——吕纯阳。吕仙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称“吕祖”。吕洞宾在八仙中是核心人物。在江南民间几乎家喻户晓,传说颇多。相传吕仙发誓要救度天下众生,方始升天。他不仅浪迹人间,乐为百姓治病解难,灭妖除害,而且为人随和,性格幽默,是世人心目中见义勇为的神仙救世主形象。所以,在他生日前后这3天,人们都到神仙庙去祭拜,希望遇到他,因为人多,“轧来轧去”很热闹。后来,这个民间宗教活动逐渐演变成一个大庙会。
福济观本在小巷深处路窄处很是清静,一下来得人多了,倒也显得拥挤热闹,于是不小心就有了人挤到人了。苏州人天性温和,也不乏幽默,加上都是乡里乡亲的,即使被挤了,也不过笑一笑,再说恰逢神仙生日,也就打趣说“就算被神仙轧到了”讨个口彩。因为苏州方言里拥挤称为“轧”,因此形容这种拥挤的现象,也就有了“轧神仙”的说法了。
于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四,金阊区以“轧神仙”为龙头,以神仙庙为核心的苏州阊门、石路、山塘地区,就形成了一个盛大的庙会。突出时尚石路、风雅山塘主题,传承历史,彰显特色,既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又注重时候时尚文化的元素,其主要内容包括打神蘸、中医药界祭祀活动、民间祭祀、轧神仙、花市、商市等各种民俗活动。
“轧神仙”这一天,所有的美食和物品都冠以“神仙”的美誉,更有一种糕点是苏州人这天必吃的,那就是“神仙糕”。每年临近四月十四,苏州的老字号食品店如“黄天源”等都有“神仙糕”出售。神仙糕其实是一种松糕,加入豆沙、芝麻、瓜果丝等原料制作,口感甜糯。据说连吕洞宾都抵挡不住诱惑,因此又被叫“神仙糕”。
点击查看大图1.取一小碗倒入150克不高于35度的温水,夏天用冷水就行,加入10克白糖搅拌均匀,形成白糖水。
点击查看大图2.糯米粉300克放在和面盆中,分次倒入少量调好的白糖水。
点击查看大图3.糯米粉中每次加入水后,就用手把糯米粉和水搅拌均匀,并用手细细的搓制糯米粉。
点击查看大图4.搓到糯米粉吸收水分但不成面团,也不成米粉糊,而是成松散状的干燥湿粉。
点击查看大图5.用手抓一把松散状的干燥湿粉在手里,五指并拢向手掌中心揉制,湿粉容易成面团。
点击查看大图6.再用手指搓捻面团。
点击查看大图7.面团又可以散落成松散状的干燥湿粉,糯米粉就搓好了。
点击查看大图8.取一个孔眼大的筛子,把搓好的糯米粉放在筛子里过筛,遇到有结块的糯米小疙瘩用手把疙瘩捻开。
点击查看大图9.得到细细的吸收水分的糯米粉,放在一边饧制1个小时。
点击查看大图10.取一个容器,底部均匀的刷一层食用油。
点击查看大图11.用手抓适量吸收水分的湿糯米粉,把糯米粉均匀的松松的撒在容器底部。
点击查看大图12.锅内放水支好蒸架,把容器放在蒸架上,不盖锅盖,开大火蒸至上汽。
点击查看大图13.取适量红豆沙馅,用手拍成和糯米粉直径相等的圆饼状,把豆沙饼覆盖在糯米粉上。
点击查看大图14.上面再均匀的松松的撒一层糯米粉,不盖锅盖,大火蒸至上汽。
点击查看大图15.自制猕猴桃干去除中间的黑籽,切成细条,均匀地撒在糯米粉上,并用手轻轻按压,使猕猴桃与糯米粉紧密相连。
点击查看大图16.猕猴桃上面均匀的撒一层白芝麻,并用手轻轻按压,盖好锅盖,大伙蒸制15分钟至熟。
白菜豆腐,呵呵,简单也美味。虽是简单的东西,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就是美食。因为饮食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自己觉得好吃,那才是真的好吃。家里经常做鱼,其实我觉的很美味,不过,两MM却从来就不给面子,挑剔的不得了,总让我说一大通才能消灭掉,气死。这简单的白菜豆腐,却是一点不剩,呵呵,看来得检讨一下了。
琴心剑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有什么比“双宿双栖”更令情侣们着迷的呢?你是否愿意依偎在他的怀中与他形影不离?让甜蜜爱侣时刻尽享浪漫的二人世界!让爱之琴为你演绎属于你们的爱的旋律!
kiss战女
上次的一箱木瓜还吃剩一个,再不消灭就要烂掉了,用来炖鱼尾,味道鲜美的来又可以美容,一举两得,呵呵。
琴心剑胆
1胡萝卜、山药去皮洗净。2胡萝卜、山药切成菱形片。3锅里放油,六成热放入葱、姜末煸炒。4放入山药翻炒。5加水煮5分钟。6放入胡萝卜、盐翻炒片刻,出锅前放入鸡精调味即可。7盛入盘中,即可享用。
gaopingzhao
有时简单的味道更会让味蕾感受到真实的生活......
kiss战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