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一家上海菜馆第一次吃到一道叫做熏鱼的菜式,小惊艳,鱼条的表面是酥而韧的,咬进去肉质很干湿程度适宜,甜、咸、香,于是回家搜索做法,加上自己的一些修改,成了这道菜谱,一个人吃了一大盘……
sisi小厨房
这个是升级版的腌笃鲜,就是在原来的食材上加了草鸡和莴笋,你说能不更鲜吗?
麦子老妈
小时候过年去亲戚家串门,因为人太多,中午是来不及摆圆桌炒菜的,所以一般会吃大排面,白菜猪肉饺子,或者是汤年糕。对于我这种有时候犯懒,不想做饭的人来说,年糕片也是冰箱常备食材之一,可以做甜味的汤年糕做早餐,也可以做咸味的汤年糕凑合下做午餐。我的食材比例一看就是菜肉比年糕多,差不多是2:1了,这样吃起来才爽嘛,哈哈哈~
虫妈小米
这个季节我们本地有道时令菜叫腌笃鲜,就是用鲜肉加新鲜五花肉和春笋一起炖了!
麦子老妈
“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的这句诗是说阳澄湖蟹流传最广的一句了,可见苏州人对吃蟹是情有独钟的。顾炎武《天下邵国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有一天被苏州名士吴士讷得到,一天昆山的方还和王颂文在吴家发现了这本手稿,因为顾炎武是昆山千灯人,所以认为这本手稿应该留存在千灯,吴纳士慷慨相赠,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为书林中的一段佳话。这天凑巧吴家设蟹宴,方还亦在座,清代小说家包笑天也在坐,对“大闸蟹”的由来做了解释:“闸字不错, 凡捕蟹者,在港湾间必设一闸, 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 蟹
灶台边
熏鱼在上海人的年夜饭上是必不可少的,或许就是因为这个,老耿经常念叨,但我总因为要开油锅,而且炸鱼的油会有腥味,不好再作他用,总是不太愿意做,只要做了,总会做很多,刚卤好的熏鱼外脆里嫩,我是喜欢这样的吃口,老耿却喜欢泡长点,稍微有点嚼劲,味道更浓些,或者卤好的熏鱼加点大白菜,蛋饺,丸子用砂锅炖炖也是很鲜美的。
小耿妈妈
四喜烤麸是上海的经典冷菜之一,也是年菜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传统的四喜,就是除了烤麸之外,还必须要加上,香菇、金针菜、黑木耳和花生米。新版四喜烤麸,除了烤麸之外,原版的香菇、金针菜和黑木耳不动,由冬笋代替了花生米。其实是我不爱吃花生米四喜四喜,因为名字喜气,自然是年菜中的宠儿。也是沪上年菜中的老牌经典。几乎我们家每年过年,或者平时聚餐必定出现,冷也好吃,热也好吃,各有风味,一般,多半是以冷盘的身份出现。上海版的四喜烤麸,主要的特色就是,汁香浓郁,还是那句话,以生抽和糖占了主导地位。可能其他地区的人吃不惯,而
肥小菇
上海椒盐花生米下酒,或是当小零嘴都是极好的!
厨娘宋宋
马上就是鸡年了,年夜饭的饭桌上怎能少了和鸡相关的菜呢!鸡和吉谐音,而这道菜外形圆润有团团圆圆的喻义!
厨娘宋宋
过年总得要腌点腊味,一般咸鸡,咸肉还有香肠都会从父母那带回,也有好几年没做这个酱油肉了,由于闲着在家今年做了些酱油肉,还自己灌了些广式的香肠,回去时也给父母带了些得到些好评,看来明年还得继续加油啊!
小耿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