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1:冬季大吃大喝就是进补。通常进补大多是为了补虚,因此进补吃的食物大多是肉类,如鸡肉、牛肉、羊肉等。于是,有的人不明就里,以为进补就是大吃大喝。实际上,进补是慢工细活,是在选对补品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补。如果不顾身体条件,一味大吃大喝,以致能量过剩,会带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健康问题。
误区2:冬季人人都应进补。有些人觉得秋冬进补,人人适宜。大补大受益,小补小受用。其实,只有虚的人才宜进补,如果身体不虚,盲目乱补一气,也会影响健康。
误区3:虚人补品可随意用。补品虽好,不可滥用。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不同补法。进补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如果阳虚补阴,阴虚补阳,或者缺多补少,或者缺少补多,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那么,为了避免进补的误区,冬季进补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第一,冬季进补应“因证用补”。证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证不同,进补也应不同。寒证,热性食材就是补;热证,寒性食材就是补;阴虚当用补阴的食材或药物;阳虚当用补阳的食材或药物。只有因证用补,才能发挥进补的保健作用,因此,进补一定要在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和中药师指导下,因证用补。
第二,冬季进补应“因人而补”。因人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禀赋不同,进补时也应有所差异。寒症的人或阳气不足者,忌吃寒凉性食品;热症或阴虚之人,忌吃温热性食品。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进补中应注意的。
第三,冬季进补应“因地而补”。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方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方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进补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但是,无论是采用食补、药膳、药酒和膏方补中的哪一种,都要注意因证用补、因人而补及因地而补。凡内热重、肝火旺的病人或体虚者,有高血压病而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或经常有出血倾向,有口疮及大便秘结者,不宜进食红参、鹿茸及热力较强的补品。有些人体内有较重的湿热、积滞、痰浊时,不能骤然进补,应当先服几贴“开路”中药,清理一下,然后再进补。总之,进补要务必注意针对性,这样服用补食、补膏、补酒,才能达到冬令进补的目的。
您可能还喜欢:
1食材:鸡胸肉切块、青红椒切块、蒜片、葱末、姜丝。2鸡胸肉放入少量的盐。3放入小半勺料酒抓匀。4三大勺淀粉和少许的水抓匀。5放入一勺食用油抓匀放置十分钟。6料汁:生抽、醋、老抽、蚝油、盐、白糖、一小勺淀粉,再加入半碗水。7锅中油热放入鸡丁中小火炸一会再动它。8炸至金黄捞岀。9锅中留底油,放入青红椒和姜蒜葱花翻炒几下。10倒入调好的料汁炒至粘稠。11倒入鸡丁翻炒均匀即可。12成品图。
笑笑昵
家常蛋黄肉粽
玉于何旸
1梅花肉剁成末。2菜脯切成碎粒 。3用葱姜末泡葱姜水。4碗中放入肉末 、菜脯粒、盐、蚝油、胡椒粉、淀粉, 搅拌均匀 。5葱姜水分三次加入,一直搅拌至与肉完全融合,再放入适量的油锁住水分 。 6搅拌好的肉饼用手摔打几下,做出来的肉饼才爽口弹牙 。最后平摊入盘中。 7入锅蒸20分钟 。8时间到 ,在肉饼表面淋上酱油和香油 ,撒上葱花, 再盖上盖焖20秒即可。 9成品。
宸·羽
1食材:西瓜皮、五花肉(已清洗切成丝)。2将西瓜皮清洗一下。3放在案板上切去剩下的瓤和表皮、切成片。4起锅倒油烧热,下入五花肉,加适量的料酒。5翻炒翻炒。6接着,合入切好的西瓜皮翻炒翻炒。7然后,加适量的盐。8加适量的味精。9调味炒匀即成。
花鱼儿
1面粉加水调成面糊醒一下。2茴香洗净备用。3将茴香切碎备用。4放入面糊中加盐和五香粉搅拌无颗粒装,稠度能上筷子即可。5平底锅预热抹油,盛入面糊转动锅身均匀摊开。6一面煎好换另一面煎。7多翻几次确保熟透出锅。8搭配时令蔬菜同食,好吃的家常的饭。9成品图。10成品图。小窍门一饼卷天下!这会儿的茴香太香啦,不容错过哦!
米拉Mi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