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食者,美食也”——杂与精的平衡
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从人类的进化历史看,必须有众多来源的食物才能满足营养平衡的需要。日常膳食中食物的种类虽然是有限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类摄取的谷物、蔬菜、水果与采摘的野生天然植物品种则是无限的。膳食偏简求精,实则有害无益,特别是对生长发育不利,偏食和食物过精易造成微量元素铁、锌、碘、矿物质元素钙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以及一些营养素的过剩。因此,除需注意食品色、香、味、形以外,更应提倡食品来源的多样化。
古人说:“杂食者,美食也!”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曾谈到,为保持身体健康,每天要吃25~30种不同的食物,可谓杂矣!
“食宜暖”——膳食的冷热平衡
“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论语·乡党》篇中说:“食不语,寝不言。”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谷和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
“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衡
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
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
(实习编辑:厉琳)
饮食每周热文TOP10您可能还喜欢:
1食材:年糕片、咸菜(已清洗切碎)、鸡蛋。2起锅倒油烧热,打入鸡蛋两面煎至金黄盛出。3用剪刀剪开。4接着,下入咸菜翻炒翻炒。5然后,合入年糕片和剪开的煎鸡蛋,加适量的清水煮开。6最后,加适量的盐。7加适量的味精。8调味翻匀即成。
花鱼儿
1买的新鲜梭鱼。2洗净,放料酒、花椒、姜、盐。3拌匀腌制30分钟。4姜、蒜、大料准备好。5蒜薹切碎。6撒上干面粉。7面粉均匀的裹在鱼上面。8锅内放油烧热,放入梭鱼。9中火慢慢炸。10梭鱼炸至外皮酥脆捞出。11锅内放油烧热,放入姜、蒜、大料炒香。12倒入米醋、生抽。13倒入适量清水。14放入梭鱼。15炖10分钟。16撒蒜薹。17装盘。18成品。
雨中漫步_kRsJPX
1食材图,馒头切丁,油菜切碎,鸡蛋打散加盐搅拌均匀。2炒锅放油烧热。3放入馒头丁翻炒。4馒头丁有焦黄色时放入油菜翻炒。5油菜变软后把鸡蛋液淋在馒头丁上。6翻炒均匀即可。7成品图。
阳台上的草莓
1炒锅放油烧热,磕入鸡蛋中火煎。2鸡蛋边缘凝固后翻面,煎熟取出装盘。3往锅里直接放入生抽,醋爆香2秒关火。4把爆香的生抽淋在鸡蛋上即可。
阳台上的草莓
1五花肉清洗干净,切成麻将大小。2先熬个糖色,盛出备用。3起锅烧油,下入五花肉,中小火煸出多余油脂。4五花肉煎至两面微黄即可。5倒出多余的油脂,加入一听啤酒。6加入葱,姜,桂皮,八角。7倒入提前焯好水的鸡翅根,大火煮开。8加入白糖,蚝油,生抽,老抽,熬好的糖色,转小火炖40分左右。9加入少许盐调味,大火收汁即可。10出锅装盘,开吃。
噬血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