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吃奶无力,浑身发软,呕吐腹胀,心率快,心脏还有轻微地肿大。医生给婴儿开出了维生素B1的药方,一周后孩子的各项指标均恢复了正常。
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年轻母亲,产后3个月,下肢还呈浮肿状。她的小宝宝情况也很糟糕,吃奶无力,浑身发软,呕吐腹胀,心率快,心脏还有轻微地肿大。一开始,医生以为是感冒,但治疗后却不见好转。医生在详细询问后得知,这位母亲在怀孕期间的主食都是精细加工的白米。于是,医生给婴儿开出了维生素B1的药方,一周后孩子的各项指标均恢复了正常。
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
医生告诉母亲,孩子得的是脚气病。不过,此脚气病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由霉菌感染的脚气病,而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营养缺乏病。
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是维生素中最早被发现的一种。它能构成辅酶,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能抑制乙酰胆碱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它更作用于神经组织,所以,它又被称为“抗脚气病因子”或“抗神经炎因子”。
哺乳期母亲不要长期食用精米精面
谷类食物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居民膳食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而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食用研磨过分精细的精米精面。市面上的精米精面在加工时都去掉了大量的米皮米胚,而维生素B1恰恰在这些部分含量最多,可以达到80%。该病在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以精米为主食。摄入不足、机体吸收利用障碍,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需要量增加(如妊娠)等因素,均能引起机体维生素B1缺乏。另外,米淘洗过多,习惯吃捞饭(不喝米汤),蔬菜切后浸泡过久,在食物中加碱烧煮等,均可造成维生素B1的大量损失,导致缺乏。
维生素B1缺乏病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临床上根据年龄差异分为成人脚气病和婴儿脚气病。
脚气病孩子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兴奋等情况
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出生数月的婴儿。当乳母严重缺乏维生素B1时,如果此时用母乳喂养婴儿,2~5个月龄的孩子最易发生婴儿脚气病。病情急、发病突然,误诊时患儿可死亡。开始发病时,患儿面色苍白、急躁、哭闹不安,常被家长忽视。随后,患儿出现食欲不振、呕吐、兴奋、腹痛、便秘、水肿、心跳快、呼吸急促及困难,严重时出现嗜睡、呆视、眼睑下垂、声音微弱、惊厥等。当咽喉发生水肿时,婴儿失声,形成独特的喉鸣,这是婴儿维生素B1缺乏病特有的哭声。患病晚期时可发生发绀、心力衰竭、肺充血及肝淤血。严重者可出现脑充血、脑高压,可导致强直痉挛、昏迷而死亡。
婴儿脚气病的发病症状从开始至死亡往往只有一两天,治疗及时可使患儿迅速好转,但若延误治疗,病死率较高。所以,当宝宝有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当然,防患于未然是最重要的。
维生素B1易流失要不断补充
维生素B1在人体内贮存有限,且为水溶性维生素,容易从肾脏、汗液排出,所以需要不断补充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维生素B1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植物和动物体内,但含量随食物种类而异,且受收获、贮存、烹调、加工等条件影响。最为丰富的来源是葵花籽仁、花生、大豆粉、瘦猪肉;其次是粗粮、小麦粉、玉米、小米、大米等谷类食物;鱼类、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少。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五谷类食物吃得少了,即便吃,很多都是精米精面,它们虽然好吃,但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大量损失,哺乳期的年轻妈妈一定不要以此为主食,适当地吃点粗粮,对孩子对自己都有好处。人工喂养的孩子,家长在选择奶粉时要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成分表。
(责任编辑:麦少莹)
您可能还喜欢:
1红虾解冻。2红虾去皮去虾线。3葱姜蒜花椒油准备。4香菇泡发切片,冬笋切片焯水去除草酸。5锅中放葱姜蒜花椒油,炒红虾至变色。6放入,香菇和冬笋煸炒两分钟。7生抽,料酒,白糖,淀粉调汁。8倒入锅中煸炒均匀即可。
宁静致远0217
我时常做些懒人菜,像这个,金针菇好洗吧,切段,铺上腊肉,煮饭时放一起蒸。完工!完美!
爱在夏郢
煮馍是陕西的特色小吃,工艺比较复杂,平时都是到老字号去品尝,疫情封城,用家里的库存改良做了简版,汤鲜味美,馍筋肉香。
和月香
这种面煮出来的汤汁比较浓,不是清汤粉,且各种食材混合煮出来的,我老家把这面叫混汤面。味道比煮好面再浇热汤要鲜香,老人特别喜欢吃这种。
不做妖精好多年
1食材:面条、鸡翅中(已清洗)、四季豆(已摘洗)。2将鸡翅中放在案板上正反用刀划上几刀。3起锅倒油烧热,下入鸡翅中煎至微黄。4随后,加适量的清水。5加适量的料酒。6加适量的酱油。7加适量的盐。8加适量的白糖。9调味烧煮开、烧煮7分钟。10接着,合入四季豆翻动一下继续烧煮。11然后,合入面条盖上盖转中小火焖煮4——5分钟。12最后,开盖、加适量的味精。13炒匀即成。
花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