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汤是胶东老家对手擀打卤面的叫法。由于和面时添加盐和碱,又叫盐碱小面汤。听妈妈说,在她小时候,多是在过生日时姥姥才会做小面汤。姥爷种的小麦,姥姥拿到磨坊里磨成面粉;和面时加入盐和碱(为的是筋道和爽滑),手工擀制、刀切成面条,在老家被称作“一窝丝”。打卤多是自家菜园的应季蔬菜、配上肉丝和鸡蛋。在物质条件贫乏的年代,尤其在农村,小面汤的确是一道“奢侈”的菜肴。
在美食天下蛰伏了许久,悄悄地和很多美食家学了不少心得和经验,作为“好吃佬”实在忍不住、也弱弱地站出来,秀一下自己的成品。第一次发布菜谱,照片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过好在做法并不困难,而味道极佳(自认为)。
之所以打出朴实、健康、胶东的招牌,的确是有依据的:原料中的面粉、大葱、生姜都是暑假回老家时,赶集时扫回来的宝贝;花生油更是深入民间油坊、购得的新鲜压榨的熟花生油;和面和打卤基本按照妈妈跟姥姥学习的方法进行,所以打卤面虽然没有惊艳的外表,但的确朴素、健康,而且和“胶东”有很深的渊源。
1.450克高筋面粉、2克盐、1克碱(做成碱水)混合,加入适量清水,和成较硬的面团;
2.和好面团盖上湿布、醒发一刻钟后,用压面机压成面条(手擀最正宗,但是太耗费体力);注意:压制好的面条中要抖入淀粉,以防面条粘连;
3.醒面时,可以同时准备打卤用的材料
4.豆角斜刀切小片,杏鲍菇切条、猪肉切条、鸡蛋打散、大葱、生姜切末,小葱切丁
5.热锅凉油,放入葱姜末爆香后,下猪肉条炒至变色;再放入杏鲍菇条;淋入生抽,并调入少许蚝油和糖,翻炒片刻后,添入开水;
6.待锅中原料快熟,再撒入木耳继续煮;至打卤全熟,调入鸡精和盐入味,最后将鸡蛋淋入打卤中。
7.另起一锅,烧开水,下面条;待面条熟后,立刻捞出装碗,再浇上卤汤就好了。
1银耳、莲子、百合、红枣、枸杞泡发。2银耳切掉根,切小块。莲子剔芯。全部材料洗净,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银耳、莲子大火煮半小左右之后加入枸杞、百合。红枣冰糖,煮到银耳彻底变浓稠即可。
狗窝
老家过年必做的一种食物,象征团圆,圆满!
老杨的厨房
1豆腐揭去表皮后用箩筛制茸,用纱布搌干水分后置盆中。猪肥膘肉和鸡脯肉去筋膜捶茸,与豆腐同置一盆中,加葱姜水搅散后。再加盐和鸡蛋清制成掺。2在扇形与蝶形模具上抹一层猪化油,分别制出10个扇形、2个蝴蝶形的豆腐掺,将胡萝卜、大甜椒、香菌等片刻成不同花卉图案,分别嵌于豆腐掺上,上笼蒸熟备用。3炒锅置旺火上,加清汤烧沸,加胡椒粉,放入豌豆苗烫熟,舀入汤盆内,将蒸好的豆腐惨滑入汤内即成。
飘往那儿
1新鲜五花肉。2以前在我十三四岁时,父母单位的老职工张婆婆长期喜欢炒酱熬肉,而且特别好吃,她每炒一次我家几姐弟都可以每人吃一筷子,现在想起都留口水。 切片待用(炒酱熬肉不需要煮熟)3干竹笋泡软待用。4泡发好的竹笋。5将大蒜苗切段、大蒜切片、生姜切片待用。6豆办酱备好待用。7将上述调料全放在一个碗里(生抽、料酒、醋、糖、豆办酱、味精、大蒜片)。8锅里放油烧油,下入生姜炒香。9下入切好的五花肉片。10翻炒***11听到锅里吱吱的在响了。12倒入配好的调料。13翻炒均匀,闻到豆办香了。1
Sincerity
1熏干切片。2肉切片,肉用水淀粉和料酒腌制片刻。3油烧热,下肉片。4再放入豆瓣酱,翻炒出红油。5下熏干,放入酱油,料酒翻炒,闷片刻。6放入适量的水,烧制片刻,(豆类食品一定要多烧才能入味的)最后下鸡精即可出锅了。
dian_dian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