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茄子去蒂,留着两头中间纵向切成三厘米左右长条2尖椒、蒜剁成细末;肉切细丝用酱油、料酒、盐腌5分钟。调酱:甜面酱、香油、白糖、盐、鸡精、两勺水3热锅放油煎茄子,温量没过茄子一半即可,茄子煎软后盛出待用4锅留底油把肉丝滑熟,肉丝稍有硬度后盛出5热锅放油,爆蒜末放酱料,加一勺清水,倒入煎好的茄子,让汤汁小火收干6茄子入味后盛出,余下汤汁放入两勺水淀粉7将汤汁浇在茄子上;肉丝、尖椒末、蒜末均匀摆在茄子上。
粉蓝色的小花
这是我老妈做炸酱的方法,非常好吃。
江南水乡
酱爆鸡丁是很大众化的一道家常菜。酱香浓郁,鸡丁口感嫩滑,是很一道米饭杀手菜呢。
红豆厨房
1将精肉剁成肉沫,用生抽和料酒抓匀。2豆腐切厚片,在盘底铺一层。3将肉沫铺在豆腐上。4肉沫上面再铺上一层豆腐。5在豆腐上浇上适量蒸鱼豉油。6上锅蒸十分钟。
面朝阳光
1泡好的黏米。2上屉蒸10分钟左右,用筷子顺时针搅拌。3容器上铺一层黏米,上面摆放切好的枣肉。4再 铺上一层米。5同样方法把枣换成豆沙 再做一盒。6将做好的切糕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一夜。7用西红柿皮做的玫瑰花,准备摆盘用 哈。8豆沙切糕,甜甜糯糯。9红枣切糕,枣香浓浓。
清风022
此菜带有一点微辣,鹌鹑蛋吸足了肉的香味十分好吃,五花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香味浓郁。
西马栀子
我小的时候一到夏季,北京的切面铺里人们常会排队买面条。北京人夏季,都爱吃凉拌面,最具代表的就属“芝麻酱面”了。那时的“芝麻酱”是凭购货本来供应市民的,我这个外来的野孩子属于黑户儿,没份儿,因为没户口,只能吃别人的,那时不叫蹭饭,叫互助,邻居大爷大妈说得好;反正小屁孩儿也吃不了多少,不缺他那一口。当年别看人们穷,但邻里之间都很大方,我常端着一碗面条到别人家浇点儿芝麻酱,只浇一点点就够,不是人家抠门儿不多给我,而是由于太咸,那时就是盐便宜,大粗盐敞开供应。人们生活虽拮据,但感觉很温馨!芝麻酱每人每月二两或半斤
大炒勺
“三不粘”用鸡蛋黄、白糖、绿豆粉、水等搅拌均匀后,经三百余次搅炒而成,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吃时讲究“一不粘盘、二不粘匙、三不粘牙”,故名“三不粘”,堪称食林文化的一绝。这道菜看似简单,做起来不是很容易,我做了两次才做出来的呢。感觉还不是很理想。
gaopingzhao
1将鸭子洗净,控干水分,用盐将鸭子全身擦遍,再加入酱油,料酒,八角,桂皮,花椒粉,辣椒粉,姜片,将这些调料拌匀,将鸭子腌渍在其中,装入保鲜袋,放入冰箱,腌渍一晚。2第二天将腌好的鸭子取出,放在阴凉的地方自然风干。3这时将麦芽糖加入少许的水稀释,然后用刷子刷遍鸭身,刷的时候要仔细,要把鸭子的各个角度都涂抹到。4将土豆切片垫在铺好锡纸的烤盘里5放入预热160度的烤箱,中下层烤制1小时,三十分钟后取出刷一次麦芽糖水,并用锡纸锡纸包裹住翅尖及关节处,1小时后烤箱调至200度,再烤制15分钟左右就好了.6很诱人是不
家有桐宝
芫爆肚丝是典型的山东菜,讲究清爽利落。芫爆是以芫荽(香菜)为主要配料而得名的,烹制过程中不加酱色,糖色,成菜突出本色,味鲜清雅,有芫菜特有的香味。
爱吃de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