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药阿胶发源于东阿,古属东昌府(今聊城)治下,那里正是玉食的家乡山东聊城。聊城古称东昌府,依靠大运河富甲天下。阿胶最早记载于汉朝《神农本草经》,距今2500多年历史,神农氏、张仲景、李时珍医学大家均认为是滋补佳品。曹植曾为东阿王,常食阿胶感念而作《飞龙篇》:“授我鲜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味甘、性平、无毒老少皆宜,四季皆可服用,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提高免疫力,美容养颜、抗疲劳。
阿胶最早都是宫廷御药,从宫里到宫外的这一小步,却也成为阿胶千年之旅的一大步,走入平常百姓家大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明初剧作家白朴。宋末战乱时间的诗人元好问收留了年经的白朴在古聊城就是当时的东昌府辖避难,逗留1年多时间,形成了诗篇,做了剧作其中曲牌名为《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中有描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饮食阿胶,“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这份食谱发展到元代后期,声势愈演愈烈,牵扯出了一个嫁女陪嫁阿胶的习俗出来。
阿胶糕主要原料采用阿胶、核桃仁、黑芝麻、冰糖、红枣、黄酒、枸杞,不但有补血滋阴,滋补保健的作用,还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 。这些年玉食每年都做阿胶膏,这款阿胶糕还是冬至时朋友托我一起制作的。
1.材料:阿胶250克(打成粉,专卖店加工),黑芝麻(炒熟)250克,核桃仁250克,红枣去核250克,枸杞50克,冰糖250(我只用了125克),黄酒500克。
2.核桃剥去外皮,取仁(我买的新核桃自己剥,可以直接买核桃仁)。
3.核桃仁放微波炉叮40秒,拿出翻一遍再叮1分钟(根据自家电器瓦数定)。
4.叮好的核桃置板上凉透。
5.冰糖砸碎。
6.锅中计入冰糖碎倒入黄酒开火全程中小火熬制。
7.充分搅拌直至冰糖完全融化。
8.倒入红枣(无水分)不断搅拌。
9.大概8分钟左右大枣涨发,倒入阿胶。
10.充分搅拌,不要停下,看好诱人呀!
11.熬制粘稠,如果铲上还能成线滴落们还要继续熬制。
12.到后来粘稠到铲起后滴落物成块状。
13.加入枸杞,搅拌均匀。
14.熬到胶很粘稠,铲起抬起,不会马上滴落。
15.加入炒熟的黑芝麻。
16.加入熟核桃仁。
17.不停抄底搅拌,防止粘锅,很难搅拌(我都把木铲柄搅断了呢)。
18.7、8分钟后就可停火,做好的阿胶糕。
1银耳、莲子、百合、红枣、枸杞泡发。2银耳切掉根,切小块。莲子剔芯。全部材料洗净,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银耳、莲子大火煮半小左右之后加入枸杞、百合。红枣冰糖,煮到银耳彻底变浓稠即可。
狗窝
老家过年必做的一种食物,象征团圆,圆满!
老杨的厨房
1豆腐揭去表皮后用箩筛制茸,用纱布搌干水分后置盆中。猪肥膘肉和鸡脯肉去筋膜捶茸,与豆腐同置一盆中,加葱姜水搅散后。再加盐和鸡蛋清制成掺。2在扇形与蝶形模具上抹一层猪化油,分别制出10个扇形、2个蝴蝶形的豆腐掺,将胡萝卜、大甜椒、香菌等片刻成不同花卉图案,分别嵌于豆腐掺上,上笼蒸熟备用。3炒锅置旺火上,加清汤烧沸,加胡椒粉,放入豌豆苗烫熟,舀入汤盆内,将蒸好的豆腐惨滑入汤内即成。
飘往那儿
1新鲜五花肉。2以前在我十三四岁时,父母单位的老职工张婆婆长期喜欢炒酱熬肉,而且特别好吃,她每炒一次我家几姐弟都可以每人吃一筷子,现在想起都留口水。 切片待用(炒酱熬肉不需要煮熟)3干竹笋泡软待用。4泡发好的竹笋。5将大蒜苗切段、大蒜切片、生姜切片待用。6豆办酱备好待用。7将上述调料全放在一个碗里(生抽、料酒、醋、糖、豆办酱、味精、大蒜片)。8锅里放油烧油,下入生姜炒香。9下入切好的五花肉片。10翻炒***11听到锅里吱吱的在响了。12倒入配好的调料。13翻炒均匀,闻到豆办香了。1
Sincerity
1熏干切片。2肉切片,肉用水淀粉和料酒腌制片刻。3油烧热,下肉片。4再放入豆瓣酱,翻炒出红油。5下熏干,放入酱油,料酒翻炒,闷片刻。6放入适量的水,烧制片刻,(豆类食品一定要多烧才能入味的)最后下鸡精即可出锅了。
dian_dian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