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江苏兴化,就是那拥有万亩油菜花田的兴化,也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我们的田野里>里介绍到红烧肉烧芋头的兴化。读大学之前一直是跟奶奶生活的,那段时间所拥有的一切也都是奶奶给予的。奶奶拥有一付好手艺,每次周末回家都会给我们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老人家嘛,觉得上学肯定辛苦了的,回来要给我们补补。印象最深的就是红烧肉烧芋头了,肉和芋头一起烩熟,肉变的香而不油,而芋头吸饱了汤汁,变的更加美味,最重要的是汤汁泡饭,让你不自觉的想再吃一碗现在工作了,回家少了,奶奶也年纪大了,最幸福的时光怕也就是过
89燕子
清明三天和同学去汉中玩了三天,虽说该死的高速路堵车耗了总计16个小时但是玩的还是很不错的,由于汉中有同学接待,去吃的玩的都还是算是一步到位,没有瞎折腾。这次去拍了不少照片,主要都给女同学拍人像了。美食只占一小部分,由于都是raw格式拍照的所以后期估计很长时间,日后慢慢整理来个“游记”先交个作业,为什么叫作业呢?之前在西安没吃过鱼腥草,这个一般都是南方菜同学一家人专门为我在饭馆点了个“炝拌鱼腥草”。走时候还给了一大包新鲜鱼腥草于是乎,作为在美天混的吃货的我讨教了一番做法。没有具体原料的配比,我是根据同学老爸
帅帅小厨
下班回家走过小菜市场,看到有嘎鱼卖,个头也不小,询问价格每斤15元,这比大菜市场便宜多了,就买了2条回家,用自制的剁椒酱和自己腌制的雪里蕻来蒸,那滋味真是美极了。吃在口中嫩嫩的噶鱼肉,带着豆豉、雪菜和剁椒的香味儿,瞬时鲜、嫩、香、辣弥散在口中,再搭配一杯绍兴陈年花雕酒,真是莫大的享受。通过QQ和出差的老公显摆这道菜,把他馋的口水直流,说我趁他不在家自己做好吃的,嘿嘿!其实也不完全这样,遇到好的食材我会有立即买下来烹制的欲望,通常不会看看家里有多少人,这也许是我这样的美食爱好者一个缺点吧。
蝶儿-sl
我们都知道,山药是一种很好的平价补品,而铁棍山药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与矿物质,既能补脾肺肾之气,又能滋养脾肺肾之阴,为气阴双补之珍品。因此大家都说铁棍山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比普通山药高,但回来网上一查, 有些专家又说这样说法不对, 它们的营养价值是一样的,把我给弄糊涂了。但不管怎样,它们都具有补中益气,延缓衰老,滋养皮肤,健美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益心安神等独特疗效,是一味平补的药食两用佳品。 今天我就用它来搭配鸡肉丸子, 来个“红烧山药鸡肉丸”, 鸡肉丸自己现做, 不用油炸, 水汆而
斯佳丽WH
过油的茄子香,那是谁都知道的;烧茄子不过油又要好吃,似乎是挺难的。 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我最近就发现了一个非常省油的烧茄子方法——用微波炉把茄子打软,然后再按一般方法来烧。 今天先来个酸甜口味的酱烧茄子泥。 好吃的秘诀是酱油、醋和糖调制的烧汁,以及——辣椒。 味道可能与过油的茄子不同,可是同样的下饭好吃,更重要的是油少没负担。
芹意
牛蒡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其中含有的纤维成分能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利尿通便、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牛蒡还具有较强的抗菌成分,对痤疮杆菌引起的痘痘有很好疗效。其还能清理血液垃圾,促使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防止老化,使肌肤美丽细致,能消除色斑,黑褐斑。 据《本草纲目》中详载:牛蒡性温、味甘无毒,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牛蒡茶具有一面排除人体毒素,一面以营养成分进行滋补和
皮皮熊
1材料:橡皮鱼2香干、姜片、葱段3将橡皮鱼去头去内脏剥皮洗净、捞出。4放在案板上切开。5将香干放在案板上切成片,待用。6烧锅倒油烧热,下入姜片炝锅。7随后,下入切开的橡皮鱼翻动一下。8接着,加少许料酒。9加入适量的水煮开。10然后,合入切好的香干。11加适量生抽。12加适量的香醋。13加一勺白糖。14加少许盐。15加少许鸡精。16调味煮开,煮至汤汁浓稠。17最后,搁入葱段,即成。18出锅,装盘。
花鱼儿
1材料:花蛤2茭白、姜片、葱段3将吐完泥沙的花蛤洗净。4捞出待用。5将茭白剥壳清洗一下。6放在案板上切成片,待用。7烧锅倒油烧热,下入姜片炝锅。8随后,下入洗净的花蛤,加少许料酒。9翻炒翻炒。10接着,合入切好的茭白。11加入适量的水翻炒翻炒至花蛤开口。12然后,加适量生抽。13加适量的白糖。14加少许盐。15加少许鸡精。16调味炒匀。17最后,搁入葱段,即成。18出锅,装盘。
花鱼儿
番茄最早生长在南美洲,因色彩娇艳,人们对它十分警惕,视为“狐狸的果实”,又称狼桃,只供观赏,不敢品尝。番茄炒蛋乃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美味,可以说是“国菜”呀,是营养互补的很好实例,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具有健美抗衰老的作用。
火镀红叶
油麦菜特有的香味与豆豉鲮鱼是绝妙的搭配……蔬菜脆脆的口感和鱼肉的韧劲也是一大亮点哦!最爱的就是,这是一道用不了10分钟就能搞定的快手菜且下饭菜也~~~
NZm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