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老公去山里买回一些农家自磨的黄米面说是比在市场买的好吃,今天外面下雪不变外出就在家里用黄米面做几个我们山西人最爱的炸糕吃,我们这里的炸糕做好的外酥里糯口感特别香,各种宴席上都有它的身影
美女天天
小时候北方糯米面还没有普及,大街小巷卖的都是黄米面的年糕,年的味道随着远远的叫卖声传扬开来,后来上大学在南方习惯了吃白白的糯米年糕,渐渐淡忘了北方的黄米,直至结婚后婆家做的黍米粘窝头唤起我对黄米年糕的记忆……婆婆是面点高手,和她学习把这种家的味道传下去。
锅碗瓢盆猪兔一家亲
红薯黏糕用红薯和黄米面和面,炸出的黏糕外酥里糯,香甜适口。黄米面又叫黏面,和红薯,南瓜,或者山药能炸出美味的黏糕,又香又糯,好吃极了。
一溪月
香甜软糯,枣味浓郁。
一溪月
外酥里糯,枣香浓郁的南瓜红枣黏糕。咬上一口,嗦嗦酥脆的外皮,枣香软糯的内馅儿,好吃停不下来????
一溪月
1虾仁解冻后清洗干净。碗里打一个鸡蛋,再放入黄米面,加点水搅拌成糊状,少量盐,调成浆糊。最后放虾仁。2锅里放油,先大火温度高后转中火。放虾仁炸,翻面炸一分钟到两分钟就可以了。3完成图。 黄米面炸出来的可脆了。小麦粉过敏的宝宝很喜欢吃。小窍门第一次炸火候可以小点,以免炸糊
宇妈咪1003
每到过年,山西这边家家户户会包油糕吃。最好吃的就是刚出锅的油糕表面布满小泡泡,咬一口,油糕表面的泡泡在口中碎裂,软软糯糯的黄米面包裹着香甜的红豆沙,吃一个超满足!因为包油糕要快,面凉了会变硬就不能包了,所以每次包油糕都是全家齐上阵,婆姨、姑娘们围坐在灶边有说有笑,边干活边逗乐说笑。包好的油糕装进小瓮里,盖上厚厚的屉布,摆在冰天雪地的室外,不会风干变质,可以吃到元宵节呢!
tgcyy
第一次做这个北方年糕还是不错的,我用的是山东乐陵小枣,皮薄肉多非常甜。用开水合面年糕蒸熟以后非常软糯,就是做的时候手上沾点水,就不会粘手了
雨中漫步_kRsJPX
特别喜欢吃黄米面的窝窝头,现在又加了红枣,味道更棒了。
胡杨521
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旺财临。年糕,是我们家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做法简单,不用糯米不用糖,做出的年糕软糯香甜,超好吃~
快脚步漫生活
1先将黄米面用少许温水和成面絮状,然后用挤压的方法将面絮挤成面团,饧十分钟。2将红豆沙、蜜枣、葡萄干放入碗中,搅拌均匀。3手上抹层油,取一小块面团,揉圆按扁。4将取适量馅料放入面皮中间。5按照边缘面往中间挤的方法收口。6收好口后,揉圆。7放入预热好的电饼铛中,按扁,边按边注意形状,尽量圆些。8烙至两面金黄、熟透即可出锅,软糯香甜~小窍门红豆沙馅,是提前做好的,由于蜜豆和葡萄干都带甜味的,所以红豆沙馅里不用放糖了,控制摄糖量,对身体健康很有必要。
快脚步漫生活
听妈妈经常说起小时候吃的粘窝窝,用大黄米碾成的黄米面,加上老家树上的小枣蒸熟了吃,软糯香甜,美味可口,适合冬季天冷趁热吃。离老家相隔几百里,竟然买不到黄米面。偶然在一家新开的超市里发现了黄米面,仍不能确定是老家那种粘米,营业员说你先买点尝尝试一下,回家迫不及待照着老妈的做法蒸一锅,一会闻到了熟悉的香甜味道!
红袖添饭*
粘豆包,好久没吃了。
薛子一
过年的时候,老妈喜欢用糯米面,包上红糖做油炸糕给我们吃。又快过年了,家里正好有黄米面,我也做一个黄米面的油炸糕。做法简单,不用面板,也不用擀面杖,吃起来外酥里甜,香脆美味,满嘴流糖,又找到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找到过年的味道!
红袖添饭*
今天是冬至,传统的冬至习俗,北方吃饺子是为了祛除寒冷,南方吃汤圆儿寓意团圆。那我就包汤圆,春节快到了,期盼家家团团圆圆。
红袖添饭*
说吃的,鸡翅小MM最喜欢,不管是烤的,焖的,炖的,她都吃,今天就用蚝油做个鸡翅,味道浓郁,鲜香,还不错。
琴心剑胆
1酸菜泡洗干净。2一片叶子片成两片(为了切的丝更细一些)切成丝。3切好的酸菜丝用水投洗一遍挤干水分。4新鲜的小绿尖椒碎,葱花,蒜瓣。5油锅烧热,我用了一点油渣,下入蒜瓣炒出蒜香,下入葱花和小绿尖椒碎爆香。6入酸菜翻炒五分钟,调入少许生抽,蚝油,花椒粉,最后撒入适量盐,鸡精调味即可。
张董语墨
同事的太太是印尼归侨,家里会有些印尼的调味品,知道我喜欢做菜,有时候会拿些来给我试试。这天就拿了几包过来,介绍说怎么做。后来到了要做的时候,一项都没记住,哈哈,老了。反正调料嘛,怎么做的可以,好吃就行,对不对?嘿嘿(自我安慰下)!今天拿了包淡咖喱调料做菜,快熟的时候,发现真的很淡,只有咖喱的香味,没有一点辣味。咖喱不辣也不好吃,赶紧加了些辣椒油等调料进去,味道才好点。
琴心剑胆
这块肉叫寸骨,是猪腿上一块的肉。每只腿上只有一块。 我问超市里那卖肉的闺女,她说:是小蹄膀。 很多人听了是一头雾水。其实人家闺女说的也有些道理。 不管它是哪个部位下来的肉,炖了它,吃着挺香的。 莲藕的药用功效十分可观,相传南宋孝宗曾患痢疾,就是用鲜耦汁以热酒冲服治好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味甘,性寒,无毒,视为祛瘀生津之佳品。 不宜生吃的人,也可以炖鸡、炖排骨,既能滋补,又能治病。尤其是藕粉,既富有营养又易消化,是妇幼老弱皆宜的良好补品,常以开水冲后食用,久食可安神,开胃,补髓
梅依旧
一道温暖且简单的菜,送给最亲的人....
kiss战女